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21年10月21日   02 版)

        “逃离北上广”是个伪命题

        日前,有知名求职平台和研究机构联合推出《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在“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中,北京、深圳、上海居前三,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武汉、郑州位列前十。

        前几年的讨论中,逃离北上广深的话题时而出现。一些人卖掉大城市的房子回小城市过安逸日子的故事,更是为不少人说道。但事实上,就整个人才的流动趋势看,逃离一线城市其实是个伪命题。中国人有句俗语叫“人往高处走”,不管是基于就业机会还是工资水平,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自然会倾向于向更发达的地方流动。哪怕是互联网给中小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机遇,比如直播、电商等。但总体上,人才乃至总体的人口向一二线重点城市流动,是一直在上演的趋势。

        (澎湃新闻 10.16 熊志)

        炒作“天价鞋盒”不过是击鼓传花

        潮文化驱使下,鞋盒也拥有了和球鞋一样的地位。二手平台上,阿迪达斯100多元的原装鞋盒卖到280元,LV一款鞋盒更是以2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刷新了鞋盒价格的“天花板”。

        这些动辄几百上千元的鞋盒,身价如此高昂,表面看上去是因为本身所配的鞋子都是大品牌,同时鞋盒材料特殊、做工考究,还具备声控功能等特点,但即便如此,它也不可能达到几千上万元的价格,所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很多人相信它们会升值,能够让自己“赚上一笔”。说到底,鞋盒等炒作类似于击鼓传花,每个人都觉得鼓点不会落在自己身上。但是只要你置身于游戏当中,鼓点过去,终将有人买单。

        (《北京青年报》10.14 苑广阔)

        别轻易让杜嘉班纳在中国市场卷土重来

        据彭博社报道,近日,三年前因辱华而导致销售额暴跌的意大利时尚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在中国的销售额比前一年反弹了20%。彭博社指出,杜嘉班纳不想失去中国市场,为此雇了两家“国际危机管理公司”,并积极参加了两届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服装品牌,不仅是一种消费品,还承载着文化价值输出的功能。杜嘉班纳此前的做法,已突破了国人的心理底线。其对中国人形象的丑化污蔑广告,直到现在依然在产生不良影响。尊重中国,是任何一家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奉行的基本价值观。在此类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不该含糊。杜嘉班纳想重新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的企图,也没那么容易实现。

        (人民网 10.12 李潇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