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坐在屋里搞不好党史”

    《 文摘报 》( 2021年10月21日   07 版)

        “我是采薪忧不尽,残年有志惜晚晴。”作为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维汉在研究工作中所体现的唯物主义党史观,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今天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对待党史事件,要直面历史争论,妥善处理问题。关于“西北历史问题”,在党史界曾有过激烈的争论。1980年10月,李维汉结合亲身经历,与陕西省党史工作者交换了对陕北肃反、对刘志丹和谢子长同志的评价、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延安整风、边区高干会议等问题的看法。1983年4月,87岁高龄的李维汉受党中央委托,主持五人小组,与王首道、冯文彬、荣高棠、何载同志一起,本着既要弄清是非又要团结同志的精神,通过召集原陕北、陕甘边同志举办座谈会,以协商发言等方式为各地解决党史上的类似问题提供了遵循。

        看待党史人物,要回到历史语境,力求完整客观。李维汉常引用列宁的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可见研究党史人物,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并不能按照当下的标准去苛求甚至拔高贬低。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党史学者将重点局限在少数领袖人物,李维汉主张应正确看待“领袖同群众的关系,同集体内部的关系,如果写一个领袖人物看不见这些关系,是不够历史唯物主义的”。

        对待党史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为收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资料,李维汉不顾病躯,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同志一道奔走于武汉、广州、长沙之间,每到一处均召集当地党史工作者与老同志举行座谈,解答疑问,澄清史实。李维汉建议党史研究者、教育者也要“走出门去调查,坐在屋里搞不好党史”,“调查的资料要十分丰富,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不足,再去调查”。

        (《北京日报》10.18 郭文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