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9日,洛杉矶的中央图书馆连续烧了7个小时,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损失。
事后清点,在这幢60年历史的大楼里,一共有40万册图书被烧毁,70万册图书被烟或水严重毁坏。大约1500名志愿者与图书馆职工一起,夜以继日地干了3天,把浸水的书籍装箱运到城区和周边有冰冻干燥设备的冷库。
苏珊·奥尔琳的《亲爱的图书馆》,是关于这次灾难的非虚构作品。童年时期的奥尔琳住在郊区,妈妈带她前往图书馆的经历是记忆里最温暖的时光。所以,若干年后,她决心弄清楚:中央图书馆火灾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正如奥尔琳所说,人类焚烧图书馆的历史几乎与建造图书馆的历史一样悠久。人类收藏图书的努力与不断发生的破坏相互伴随。过度审查、无知、愚蠢、暴行、遗弃、疏忽、恶作剧等等,都会带来凶险的危机,从公元前48年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大火到20世纪30年代纳粹的焚书政策,葬身火海的图书从来不在少数。
残酷的战争是图书馆最大的杀手,而和平时期也难以幸免,根据《亲爱的图书馆》的统计,由于气候、设备故障,或偶然的不小心的行为,另外一些就是故意纵火等原因,美国每年大约发生两百起图书馆火灾。
这部作品并不只是中央图书馆灾难的追踪调查,奥尔琳更致力于揭示公共图书馆的更多层面,更多呈现它的价值与意义。
依据遗忘的规则,图书馆容纳的物件,一些常常被层层密锁,与常人无缘,还有一些看似无用,在遭受巨大的摧毁之后,人们才会关注它、珍惜它。
(《北京青年报》9.10 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