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体验馆”……这些名字对都市年轻消费者而言都不陌生,它们成为年轻人喜欢的社交方式。
不过,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玩家参与,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灵异,据记者实地探访,有剧本杀场馆还把“棺材”搬进了店里。
一味宣扬暴力、灵异、“伪科学”内容,为了剧情丰富无所不用其极,显然触碰了内容健康的底线。剧本杀场馆中的一些恐怖道具,连成年人看来都不寒而栗,何况分辨能力欠缺、心理承受力有限的未成年人。
目前,市面上的剧本类型五花八门,带动了相关创意人士的就业。就此而言,剧本杀场馆不是普通的餐馆、饮品店,而是输出和传播内容创意的实体门店。就目前剧本杀庞大的产业规模来说,或许要求监管部门逐一审核剧本还有困难,对此,行业自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具体监管方式上,可以与剧本杀版权保护结合起来。目前,一方面,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剧本杀创意的抄袭模仿之风盛行,侵蚀了踏实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剧本杀没有影视剧那样的发售机制,因而导致内容审核缺乏标准规范。
所以,只有将剧本置于一个统一的篮子里,才能既保护创作者权益,又明确内容生产的制度边界,让行业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此外,未成年人是否适宜参与剧本杀活动尚无定论。对于未成年玩家,经营者要推荐积极健康有益的剧本场景,让未成年人在娱乐放松中健康成长。任何宣扬暴力、灵异,甚至存在大尺度实体道具的剧本杀项目,都不应该对未成年人开放。
(《新京报》9.23 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