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21日 星期二

    “爱情中,我是大家的同学”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21日   05 版)

        梁永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是个研究比较文学、电影与小说的“50后”,前一阵却因为在网上讲了一系列爱情课而走红。然而,梁永安并不想当网红,他只想借由网络平台和更多人相互联通,促进年轻人的多维思考。

        梁教授和爱情话题结缘是在2017年,“一席”邀请他参加在深圳的演讲会,他讲了《单身的黄金年代如何面对爱情》。演讲后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视频点击量达到150余万。这让梁永安意识到,爱情问题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以前是农业社会,大家天经地义要结婚,现在是全球化的社会,一个人的生活也能很丰富,”梁永安说。即使是这样,他仍然鼓励年轻人向往爱情。他在演讲中说,世界就在自己的爱情里面。

        35分钟的演讲,激发起大家的共鸣,“一席”的编辑们感觉还可以把问题拓展开来,分为更具体的话题,与青年人更深入的交流。梁永安一口气准备了36个话题,不过因为时间限制,讲了“爱情课”第一季,一共6讲,包括初恋、分手、前任等爱情中的普遍现象。梁永安讲课并非天马行空地抒发个人观点,他更像一个文学路上的同行者,和大家一起体悟文学,体悟人类情感。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很能代表他的心情:“我是大家的同学。”

        在第二课讨论爱情中的“等待”时,梁永安说,等待本身听起来很优美,但可能也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巨大的陷阱。围绕着这样的观点,他选用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举例,讨论关于“剩女”和“单身狗”的话题。在《麦秋》中,主人公28岁的女生纪子,最终在等待中,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然而梁永安又特别指出,在等待爱情的焦虑中,人们也可能浪费生命,丧失了自己大量的成长机会。他说,在自己一个人的生命里,也能过得精彩、饱满,才能看到另一个相等的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感受与鼓舞。他以电影《窈窕淑女》举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语言学家希金斯,和卖花女伊丽莎,正是在这样寻找自我成长的等待中收获了爱情。

        在讲“等待”一节中,梁永安提到年轻人寻找爱情时的焦虑,“内卷”的社会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压力爆棚。在找不到爱情,实现自我价值有时又很费劲的状态下,这代年轻人的迷茫与焦虑就出现了。结合梁永安的个人经历来看,如今通透的教授也曾有过迷茫的时刻,但他并不被悲观的情绪支配,转而寻找自己的寄托。过好自己的生活或许是告别焦虑的可行方式。

        高中毕业,梁永安被分配到了云南高黎贡山的怒江边,在一个叫做芒合的傣族村寨劳动,开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村寨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日子并不难过。但当时,知青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今后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究竟还能不能再念书。他回忆起那时候的生活,“最难过的,是一次连续的下雨天,烧饭的柴火都受潮了,我去点火,怎么也点不着,只冒烟。我干脆就不做饭了,停下来看着那个烟,脑子里想,自己的生命可能就像眼前的烟一样,一辈子也点不着了”。

        当时让梁永安最高兴的是,寨子里通上了电,到了晚上有灯能看书。他们村里有条河,能做水力发电,山下有个小小的红糖厂,因为榨甘蔗要用机器,就建了个小水电站,寨子也跟着通上了电。“发电机的功率很小,榨甘蔗的时候电压一下子降低,灯光就慢慢暗下来。我坐在那儿看书,灯忽然慢慢地变暗,一会儿又亮起来。”梁永安心里知道,这是一捆甘蔗榨过去了,电压又上来了。在这种忽明忽暗的节奏里,他看得特别投入。

        梁永安说,世界就在自己的爱情里面。寻找爱情很重要,但在寻找与等待的过程中,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打造好自己的世界更加重要。在村寨插队的一段经历,正是梁永安快速成长、找到自己的日子。

        (《北京青年报》9.15 武冰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