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读《论语》应具备三种能力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19日   07 版)

      《论语》全书,不过15000多字,读起来并不难,甚至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一遍。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把《论语》通读过一遍。我以为,读《论语》应该具备三个能力。

      一是想象力。北宋大儒程颐提出了一个“方便法门”,他说: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

      一句话,读《论语》要做“情景还原”,也就是要有想象力,切忌死记硬背,熟视无睹,心不在焉。《论语》毫无疑问是经过精心编撰的,所以才能纲举目张,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学而篇》前四章:第一章是子曰,第二章是有子曰,第三章又是子曰,第四章是曾子曰,这样的编排看似零乱,实则体现了编撰者的匠心。我们从中可知,有子和曾子的弟子一定参与了《论语》的编纂。这说明《论语》的编纂,是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前后接力和微妙博弈的结果。

      二是思考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礼记·学记篇》也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都是在强调思考力。思考力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外,我们对古圣先贤的论说,要能切实理解并提出质疑;一是向内,对今人的观点和自己的成见,也要反躬自问与反思批判。两者缺一不可。

      三是行动力。《论语》不是知识性的文献,它是人伦情感、人生价值和生命智慧的结晶。《论语》是一部生命之书、悦乐之书、自信之书、君子之书,当然更是实践之书。什么实践呢?就是如何做人、成人、立人、达人、爱人的实践。读了《论语》,我们会知道,纸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若不能真正付诸实践,行其所知,那么到头来,我们还是一无所知。

      (《博览群书》2021年5期 刘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