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07日 星期六

    极重度听力损失戴助听器效果差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07日   04 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听力减退现象,临床上叫做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表现为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和耳鸣,进一步可能引起老人孤独、抑郁和反应迟钝等精神变化。

        科学治疗老年性耳聋,除了提高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外,其间接目的是维持老人的沟通能力,增强社会融入度,减少痴呆及认知障碍发生的可能性。改善老年性耳聋的普遍方式是配戴助听器。

        根据世卫组织的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正常情况下听力损失是在25分贝以内。听力损失在25~40分贝为轻度听力损失,这时人对细小的声音难以分辨,听不清悄悄话。听力损失在40~60分贝为中度听力损失,这时对一般言语的声音能听到但经常听不清,也就是俗称的耳背。听力损失在60~80分贝为重度听力损失,这时候言语沟通难以进行,需要借助口形来传情达意。听力损失超过80分贝,则为极重度听力损失,只能听到雷声、鞭炮声,无法通过言语沟通。

        助听器适用于中度和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而对于极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来说,助听器的效果就很有限了,需要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术等治疗方式。

        目前,助听器主要有3种,各有利弊:盒式助听器功率大,可以用于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但隐蔽性差,老人可能会碍于面子而不愿配戴;耳背式助听器,像个挂在耳朵上的小钩子,适用于各种听力损失的人群,但隐蔽性也比较差;隐蔽性比较好的是耳道式助听器,它像个塞在耳朵眼里的小堵头,而且颜色和皮肤接近,但输出功率有限,仅适用于轻、中度听力损失的人群。

        配戴助听器时要坚持双耳配戴,音量并非越大越好,配戴时间从简单试戴到逐渐延长,配戴环境也要从安静到嘈杂循序渐进。

        (《保健时报》7.22 郝欣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