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美国名将拜尔斯在跳马项目失误后突然退赛。这位4枚奥运金牌得主承认,她没有受伤,只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时隔一日后,美国体操协会宣布,经过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同意拜尔斯退出个人全能的比赛。随后她每天将接受心理评估,以确定是否参加下周的体操单项赛。
身体没有伤而放弃了比赛,这可能会让外界不解,可拜尔斯对此却毫不惊讶,因为她感到不再像以前那么享受体操比赛了,她坦诚地表示:“我必须考虑我的心理健康。”
其实受困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运动员何止拜尔斯一人?东京奥运会主火炬手大坂直美此前就因为同样问题退出了法网、温网。在东京奥运会上,她也表现不佳,早早出局,本人解释也与心理问题有关。
近些年随着运动员发声的平台增多,那些困扰他们的种种问题都浮出了水面,其中心理问题非常突出,不仅因为发病运动员的人数多、波及范围广,还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对这一现象的各种偏见。有时运动员的心理问题,非但没被外人正确对待,反而引来“矫情”“做作”等恶意的攻击。
疫情让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经历了4年训练和心理的调适,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却要面临再等待一年,这对运动员来说非常艰难。有研究显示,运动员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以及各种心理问题,原因是他们很难确定自己的职业前景。
运动员的压力和焦虑都是真实存在的,表达出自身的问题,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国际奥委会已表示,对于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北京晚报》7.29 陈嘉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