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05日 星期四

    哲学应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前沿意识”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05日   07 版)

      在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我们需要超越过去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超越那种心态,首先对分歧本身,它的来源、基础和它所代表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才能辨清当今的时代和时代呼声,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想理念在这场变革中辨清方向,找到解决和回答问题的方向和出路。我认为,这才是当今时代哲学的“前沿”所在。

      怎样达到这个哲学的前沿?我觉得主要需要超越两大障碍:一个是研究和治学方式的障碍,即要超越“经学主义”;另一个是目标取向的障碍,即要超越以观点和结论为目标的“前沿”意识,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前沿意识。

      经学主义是中国传统治学方式。它本来是用来治中国经典之学,如四书五经等等的。但现在却要成为一种普遍的治学方式,连西学和马学也都用经学主义的方式去研究,就成了学术进步的阻碍。按我的看法,经学主义的特征和弊病是:“崇拜权威,迷信经典;学统至上,门户森严;规范主义,结论在先;剪裁历史,话语迷恋;远离大众,蔑视民间;落后时代,自哀自怜。”

      确立“问题意识”需要超越经学主义,才能走向哲学发展的前沿。我们前进的起点,一定不是某个现成的观点和某个经典人物。能够代表“前沿”的,也一定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现时代凸显出来的新问题。马克思说:“世界史本身,除了用新的问题来回答和解决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用新问题来回答和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是在老问题的基础上的深入,而不是对老问题的回归和重复。

      毛泽东说过“问题就是矛盾”。研究是要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不是把学过的东西当作知识,拿来与现实对号。我们要与前人“接着说”,就得知道接到哪,找到“接口”。从这个接口出发,去解决前人没有提出或没有回答的问题,才有真正的问题,才能“接着说”。

      (京报网 8.2 李德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