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周易》为何以“饮酒”收尾

    《 文摘报 》( 2021年07月06日   06 版)

        周文王是3000年前奠定周朝基业的历史巨人,因为德高望重,为沉湎于“酒池肉林”中的商纣王所忌,被其投入狱中。囚禁期间,时为“西伯姬昌”的周文王,编写了一部流传至今的《周易》。

        科举取士时期,《周易》始终居于诸经之首,成为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时的首选教材。可就是这样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却以漫谈“饮酒”收尾。《周易》经典的收尾处,就是最后一卦,即《未济》的上九爻辞:“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满怀信心地饮酒,没有什么错;饮酒过度,呕吐出来的酒水弄湿了头脸,纵然有信心也无济于事。

        在这里,周文王是以日常生活中的饮酒为例,表达了力量不足背景下的《未济》之道。

        《未济》之前是《既济》:既为已,济为成,既济即已成。《周易》始于“潜龙”,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终于告别“大川”,抵达理想的彼岸。但是,理想的彼岸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济,正是站在新起点之上所面临的更高的挑战。

        周文王选择“饮酒”这个例子,为的是进一步阐释信心与力量之间的关系:有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有信心不能保证事业的成功,事业成功还需要力量。一旦离开了实力,信心便是浮云,甚至是乌有。

        这是一个强调正确认识自信与实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力量积聚,继而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故事。未济需要信心,更需要力量。这才是周文王借助于“饮酒”之道告诉我们的人生大道。

        (《解放日报》6.29 周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