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主要的感情纠葛是农村青年高加林到县里当了干部后,在爱情上背弃同村的巧珍,而转向城里姑娘黄亚萍。受伤害最大的是巧珍,但奇怪的是,最不怨恨高加林,甚至连一句埋怨话都没有的也是巧珍。
我觉得,应该说,高加林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背叛过巧珍,而最理解这一点的也是巧珍。爱情当初是巧珍主动,这对农村姑娘来说是异乎寻常的。而高加林在承诺巧珍的同时,精神上就在远离了,还没到家就后悔了。为什么?因为高加林注定要追求梦一般的非分的东西,而巧珍不能满足他。巧珍之所以没有以怨报怨,是因为她和高加林一样,本质上也是寻梦人。
高加林的梦想是进入那个“商品粮世界”,过精神上更有意思的生活,他所受的教育也给了他自信。而巧珍的梦想则是通过婚姻接近“更有意思”的人,她爱高加林会写文章,爱他讲卫生,爱他浑身的香皂味,甚至也学文化人勇敢地刷起牙来。
但可怕的是,巧珍所梦想的东西是高加林已有的,而高加林所追求的,巧珍却帮不上忙,她的陪伴甚至会窒息高加林的幻想。例如巧珍帮高加林卖掉馒头的集市,正是高加林想躲避的,他更习惯于图书馆“报纸的世界”,因为他“已经有了一般人所说的知识分子的‘清高’”。
巧珍完全清楚这一点。她多么爱有文化的加林哥,但又深怀自卑感,明白这只是非分之想,一直处在矛盾恐惧中。所以当梦醒时分,她只有难过,却一点也不怨恨高加林,她清楚:“悲剧不是命运造成的,而是她和亲爱的加林哥差别太大了。她现在只能接受现实对她的这个宣判,老老实实按自己的条件来生活。”当她绝望认命,与忠厚殷实的马栓结婚,最后望一眼高加林家时,她心里说什么呢?“梦做完了。”
在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寻梦链:马栓想要过传统的农村生活,所以他追求有传统美德的巧珍。巧珍羡慕有文化的人,所以她追求有文化的高加林。而高加林想要靠自己的知识文化在城市赢得一席之地,所以他自然倾向于城市姑娘黄亚萍。在这一过程中,正因为巧珍也是寻梦者,所以她才能理解高加林,始终不恨高加林,这样的爱情纠葛显然是更具精神美感和思想深度的。
(《中华读书报》6.23 郭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