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被孔子看作是道德的最高表现。具体来说,中庸之道有几个特点:
第一,做事主张不偏不倚,不走极端。这就是孔子说的“过犹不及”的意思。有人说,中庸之道就是不讲原则,就是折衷主义、调和主义,是和稀泥,这种理解完全是对中庸思想的误读或误解。
第二,处理问题执两用中,考虑问题周全。孔子说:“允执其中”“叩其两端”。《中庸》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意思就是说,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注意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通过对正反意见的全面考察,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方式加以实行,而不是走偏激过激的路线。因此,从认识论上说,这是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后对事物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从方法论上说,这是在考察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后综合统一,以便得出最佳结论;从行为上说,这是照顾各群体的实际利益而有所妥协,求同存异,以便达成一致的意见,实现合作共赢。
第三,对待任何事物,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态度。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原则最能体现中庸之道的智慧,它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中国纪检监察报》5.20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