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语言资源的质量?笔者认为以下这些因素较为重要:使用人口和分布地域,历史和文化内涵,独特性和稀缺性,战略性。
“使用人口和分布地域”好理解,汉语就是最好的例子,相反的例子是有的语言只有几十人甚至几个人使用。
“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指语言起源时间的早晚,发展演变过程是否复杂,沉淀积累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是否丰厚,书面文献是否发达丰富等。这方面主要关涉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的学术研究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独特性和稀缺性”则指该语言是否为本国所独有,在语言结构或演变方面是否具有独特性,在语言特征、认知方式或文化表达方面是否属于稀缺种类等。
“战略性”是指该语言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是否具有特殊或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战略性有时可能会与使用人口和分布地域负相关。例如,满语在今天的使用人数极少,但它对于解读清代海量的满文档案来说必不可少,因此具有战略性。
综合以上多种因素来看,也许可以说中国语言资源的质量价值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中国既有使用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的语言,如汉语、藏语;也有很多具有独特性、稀缺性、战略性的语言,如分布在我国边境地区的语言中有几十种属于跨越两国甚至多国的跨境语言。汉语中粤语为粤港澳地区共用,闽南话为闽台地区共通,粤语、闽语、客家话等方言还大量分布在东南亚、欧洲、北美甚至太平洋诸岛,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沟通海外华人华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原题:《发掘语言宝藏的价值》
(《光明日报》5.3 曹志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