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年人如今到超市购物,包里总得装个放大镜。为什么?因为商品标签上的字实在太小,不光看不清配料表,连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看不清。这种对老年人“不太友好”的情况并非个案。
在超市随意选取几样商品对比后发现,商品外包装上的标识文字,无论是字体还是字号都不相同。而且,并非商品包装越大,标识文字就越大。巴掌大的一包沙拉酱,无论是外包装上的标识文字还是生产日期,都印刷得清晰而醒目,字号也相对较大。“5包入”量贩装方便面,体积足有沙拉酱的五倍大,包装上的标识文字却比沙拉酱上的字号小了好几级。
除了商品标签字太小,有时想找到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也并非易事。有些商品包装袋底色为黑色,而生产日期的字迹也是黑色,交叠在一起,很难辨认。相比之下,有商品专门在外包装上圈出了一片空白的方格,白色的格子内,用黑色字体清晰印刷着生产日期等信息,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另外,不少商品“买一赠一”的捆绑促销也暗藏猫腻。有超市将临期牛奶和普通牛奶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在用胶带对牛奶进行捆扎时,特意遮挡住临期牛奶的生产日期。
记者了解到,食品包装将出新规,标识不清、不持久、不易辨认,或是生产日期不显著都将被明文禁止。“如果不能把商品标签整体放大,那能不能把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信息加大字号,照顾照顾我们这些老年人?”一位在超市选购的老年人表示。
(《北京日报》5.31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