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21年06月22日   02 版)

      后高考经济来了

      202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从电子数码、旅游餐饮,到美容美妆、机动车驾驶培训,都有针对高三毕业生的优惠活动。

      类似情况,几乎年年都会出现。面对热闹的“后高考经济”,家长和学生要把好理性消费关,辨清哪些是噱头,哪些是刚需,避免盲目消费、奢侈浪费。对经历了高考、即将走入大学或社会的孩子们来说,“后高考时代”的消费活动,也是极其重要的一课,家长不妨给孩子留出自由空间,引导其甄别和选择,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相关部门也应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加强特殊时期的市场监管,保证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别让学子们的快乐假期变成“闹心季”。

      (中工网 6.17)

      “人生监督师”能治拖延症吗

      考研、减肥……你会不会定了目标,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到网店下一单——“人生监督师”,专治“拖延症”。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余本钦,从2018年开始自主创业,现在已是3个“监督店”的店主了,其主要业务就是监督“拖延症”。

      其实,在电商平台,提供“监督服务”的店铺越来越多。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97.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或偶尔有“拖延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拖延症”学生和独居上班族就需要他人监管自己。从中看到商机的各类“监督师”,因此应运而生。但尽管如此,“监督师”的监督,对“拖延症患者”的约束力并不强。打败“拖延症”,还是要靠自己做好规划、增强自律。

      (《新京报》6.15)

      “怂恿他人跳桥被行拘”具有警示价值

      见到有人要跳桥,路过男子不但见死不救还怂恿对方跳下去,最终,这名冷漠的看客被行政拘留10天。一些人总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对于这样的行为,一般情况下都是进行道德谴责,之后则一笑而过。

      “怂恿他人跳桥被行拘10天”意味着,这样的事件已经从道德的范畴延伸到法律的范畴了。这名男子的行为存在一定的主观故意性,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破坏社会秩序,但还是口不择言,并对轻生者最终的跳桥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北京青年报》6.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