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助产士境遇亟待改善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25日   02 版)

        4月30日上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举办了特别活动,向所有助产士致敬,并为8名工龄在30年以上的助产士颁奖。

        助产士的角色定位,游离在医生和护士之间,非医非护,在许多人的眼里,助产士就是“接生婆”,甚至是给产科医生“打下手”的。实际上,助产士在妇幼健康方面起到的作用,远不是这么“肤浅”。专业的助产士为孕产妇提供87%的基本护理,使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有了他们参与生育的整个过程,生育安全就有了持续稳定的保障,生育的愿望会得到进一步激活。

        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生育水平。影响生育愿望的因素有很多,生育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是一些育龄妇女考虑的重要方面。

        目前,助产士的职业境遇与其实际贡献极不匹配。助产士的成长周期长,工作压力大,他们本应成为受特殊照顾的群体,却没有独立的晋升体系,目前只是走普通护理的职称系列,很容易触及职业天花板,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职业的吸引力,不利于既有人员的稳定性,人员流失现象非常突出。

        改变助产士的行业境遇需要多条腿走路,一是可以效仿破解儿科医生困局的路径,与高等院校合作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扩大助产士队伍的总量,解决“人才匮乏”的基础短板;二是优化助产士的从业环境和实际待遇,把助产士从护理领域独立出来,进行单独的职称评定,拓展发展空间,让有能力、有水平和有资历的助产士,获得更优厚的待遇,建立“待遇留人”的激励机制。

        (《羊城晚报》5.14 唐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