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对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相对“缺失”的缘由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18日   07 版)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多种大宗商品最主要的消费国和进口国,在大宗商品国家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我国是世界上大豆消费和进口最大的国家。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59.0%。又如,我国是全球铁矿石消耗最大和进口最多的国家。202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11.7亿吨,预计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的70%以上。再如,我国还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超过5.4亿吨,同比增长7.3%。然而,我国对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能力却很弱,在国际贸易中没有形成相应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价格,与我国经济和贸易国际大国地位不匹配。

        对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相对“缺失”的缘由: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偏弱。发达国家掌控大多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首要原因,是其拥有一大批具有“觅价权”(自主定价权)的高科技企业,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竞争。我国科技创新仍面临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只是被动的“受价者”,而非主动的“觅价者”。

        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不足。定价权的核心是以什么货币定价。美元的国际货币霸权地位,是美国掌控大多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又一重要原因。与美元相比,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功能依然明显不足。

        期货市场发展滞后。发达的期货市场,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定价权的重要基础。较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依然落后,距离定价权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学习时报》4.21 马相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