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使中华民族“定于一”
在中华民族从“华夏民族”转化榫接为“汉民族”之历史的紧要关头,司马迁撤除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国春秋”的藩篱,打通了历史脉络,创建了纪传史体的史学范式,使《史记》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集体记忆。正如东汉人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所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在此司马迁提出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完整图式。正因为有了司马迁这一鸟瞰式的“实录”,才“让华夏炎黄子孙有了历史的母本记忆”。《史记》中,这个谱系,形成了五帝、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的历史发展阶段系列,不论是从“人物”与朝代的衔接及年代的序列,还是从制度的产生及演变,司马迁对这一谱系的建构表述是完美的,堪称中华民族从华夏民族到汉民族的榫接的一槌定音。
总之,《史记》的问世,反映了中华民族从华夏民族到汉民族的无缝对接,榫接相通的历史面貌与恢宏气象,从此打通了从华夏民族到汉民族的血脉,而使中华民族“定于一”。《史记》这部历史巨著对中华民族从华夏民族到汉民族相连性的“一槌定音”,不仅在中国史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深厚的历史根源与深远的历史影响,更是中华民族不曾中断的伟大记录,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思想渊源在史学上的最突出的彰显。
(《社会科学报》3.25 徐杰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