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五育并举”的今天,美育将纳入中考试点,体育占中考分值比例将增大,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小三门”音体美课程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然而,在中西部地区“小三门”师资缺乏的现状却制约着这些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江西省芦溪县妙泉学校是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462个学生,音体美专职教师各只有一名,其余课程只能由4位兼课老师带。兼课分为两种,一种是“所教非所学”,另一种是跨多门课带课。前一种情形可以通过教师培训等方法来提升,而对于后一种,教师对于所兼副课投入的时间、精力本来就非常有限,大多可能是教师有点特长就来带课,教学质量也可想而知。
兼课多带来的另一问题是“跨头”多。因为这些学科特点是每班课时少,就是可能既要教初一又要教初二,甚至还要教高中,跨年级承担教学任务,不但难以了解学生个体学习状况,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而且一旦由于身体原因、家庭原因请假几天,那可能好几个年级的课就都撂下了。
音体美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也是中西部地区师资的现状,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辉告诉记者,本地音体美教师兼课比例虽只占10%到15%,但多是“当年师范分配生”“四十五岁以上的大概占45%以上”。
教育局招教师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省招”,各地教育局把计划报到省里,由以省为单位统一组织招聘,另一个是自主招聘,作为省招不足时的补充。由于各校上报所缺老师没有相应科目比例限制,只有总数,所以所报缺员多少其实还是和校长的重视程度有关。在缺员本来就不能补齐的情况下,不少乡村学校报缺员都会尽量优先主科。
(《光明日报》3.23 周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