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3月06日 星期六

    红茶中的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

    《 文摘报 》( 2021年03月06日   06 版)

      茶叶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一类因在化学结构上有共同之处而被统称为茶多酚。在未经加工的茶叶中,茶多酚大多以儿茶素的形态存在。红茶在制作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氧化,许多儿茶素会转化成茶黄素,还有的会进一步转化成茶红素。茶黄素和茶红素,就是为红茶带来红亮色泽的“功臣”。

      茶黄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高温下,它们能好好地待在茶汤中。当温度降低,它们就开始扎堆;温度越低,扎的堆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茶汤看起来就变浑浊了;再进一步扎推,就会形成乳酪样的东西,与茶汤分层。

      茶中还有一种成分是咖啡因。跟茶黄素一样,随着温度的降低,咖啡因也喜欢扎堆,溶解度也就随之降低。不过,茶汤中的咖啡因含量低,自身不足以导致茶汤浑浊。但咖啡因非常喜欢茶黄素——相对于自己扎堆,它们更喜欢跟茶黄素混在一起,且一个茶黄素分子上有两个位置能结合咖啡因分子。

      咖啡因到了我们的嘴里,会与舌头上的苦味受体结合,让我们尝到苦味。而茶多酚到了嘴里,则可能与舌头上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唾液的沉淀物,然后我们就感觉到了涩。

      相对来说,绿茶中的儿茶素和咖啡因较多,所以绿茶品尝起来较苦涩。在红茶里,儿茶素经过氧化和聚合变成茶黄素,能与舌头上蛋白质结合的位点变少了,涩味也就降低了。

      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结合先于茶黄素扎堆。这不仅进一步消耗了茶黄素的结合位点,也限制了咖啡因与舌头上苦味受体的结合。于是,与同样固体含量的绿茶茶汤相比,红茶茶汤的苦涩味往往要低一些。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络合产物的溶解度更低,更容易扎堆,导致出现冷后浑。

      冷后浑还有一个名字叫“茶乳酪”。类似牛奶形成奶酪,茶中的茶黄素等成分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出现冷后浑。而茶黄素是红茶最关键的标志成分——冷后浑意味着茶黄素的含量高,“冷后浑是好茶的标志”之说就源于此。不过,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经常会通过添加螯合剂和糖的方式,得到的红茶就不容易出现冷后浑。

      (《科学画报》2021年第2期 云无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