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齐
中国人写饭菜的文章千万篇,却似乎无人写做饭的声音。我爱听做饭的声音,从备料阶段就爱听,择菜,掐豆角,掰菜帮,削土豆皮,礤萝卜丝,各有妙响不同。
有一道凉菜:拍黄瓜,这个“拍”字很传神。黄瓜洗净,置于砧板,菜刀在握,不用刀刃和刀背,用的是平素不怎么用的刀面,放平,罩住目标猛拍,黄瓜便散裂多姿,淋漓尽致。
回头说咱们的菜刀,还是立起来的时候多,嚓嚓切菜,素音可爱,沙沙片肉,荤声可喜。有时切的东西比如豆制品,绵,软,刀锋经过,几乎无声,声音出在刀与菜板相遇时。碰上硬质的塑料菜板,刀声清脆悦耳;碰上木质菜板,则声憨厚重,别有意趣。
架上锅,升了火,进入烹制阶段,耳朵又是一番享受。煎鱼、煎豆腐,油花闪烁,嗞嗞啦啦;炖鸡、烹鸭、煲汤,小火慢功,咕嘟咕嘟;高压锅焖肉,焖到一定火候,减压阀转动,嘶嘶喷气——哪一种声音都个性十足,有自己的道理。
但中国人最常听、最亲切的烹调声,应该来自家家户户炒菜爆锅的那一刻。“刹——”的一声爆响,油和葱花,或者和姜、蒜、椒,以及其他食材的混合香,便随声而至,灌满新房旧舍,大小空间。耳朵不吃独食,它跟眼睛、鼻子、舌头有福同享,信息共用。
厨间还有一种声音,特别好听,富于节奏感,那就是北方人当当剁饺子馅儿的声音。近年冻饺子和现成馅料多了起来,但许多人家还是坚持自己剁馅儿,认为这样更有气氛。
天下有一万种美好的声音,其中,做饭的声音应该排得很靠前。
(上观新闻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