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

    昭和三四十年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30日   07 版)

        ■沙青青

        “昭和三四十年”大概是从1955年至1975年,如今的日本人即便根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看到当时的照片、影像又或是听到那个年代音乐,也常会发出一声“真让人怀念啊!”的感慨。这种情绪似乎已经为成为一种日本社会集体的“乡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妙的现象,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正是“现代日本的起点”。另一方面,若置身1945年日本战败之时,几乎很难想象仅10年时间,这个国家就能慢慢走出阴霾,过上安稳温馨的日子。对大部分日本人来说,苦尽甘来的昭和三四十年自然是值得回味与留恋,甚至会在怀旧的过程中进行美化,以至于这种对昭和岁月的“乡愁”往往也是一种历史想象。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几乎处于被完全摧毁的状态,其在海外所占领土和殖民地以及势力范围全部丧失,对外经济陷入瘫痪状态,全国工业几近毁灭。大量工人失业,原军需工厂的工人至少半数以上遭解雇。若再加上复员军人以及海外返国人员,那么未就业人口高达1300万人之巨。那些侥幸保住饭碗的幸运者,也只能领到比1934年前还低的薪水。来自美国的东亚学者傅高义曾对当时日本人的境况有过一段描写:当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日本在中国和南太平洋发起战争时,很多日本家庭的父亲被征兵,孩子们要帮助母亲和祖母在日常生活中存活下来。1945年,当他们听到天皇发表战败广播时,他们对此感到不可置信,并表示担忧:“日本将会发生什么?我和我的家人将面临什么?”

        在战后初期,日本处于一片废墟。城市里的人在废墟中翻找东西,用废弃金属做成锅碗瓢盆,居住在简易过渡房中,或者搬去乡下亲戚家里。1948年开始出现食物恐慌。老一辈的日本人还能回想起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变卖地产来换得食物,但即使吃完饭还会觉得饿。此外,不少如今被视为有日本特色的美食其实都是因为在战后复苏时期,只因艰困的生活环境而流行,例如蛋包饭。美食作家森下典子曾这样回忆:“在昭和三十至四十年代度过孩提时代的人,长大后一定会深爱着蛋包饭。”蛋包饭其实是冷饭再利用的一种料理。

        (《昭和风,平成雨》漓江出版社2021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