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

    想吃“纯天然”?这个真没有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30日   07 版)

        ■云无心

        有很多人说要吃纯天然的食物,所以那些物种经过改造的,种植过程中用了化肥、农药的粮食,就经常遭到鄙夷。但实际上,自从上万年前人类开始农耕起,粮食就不再是纯天然的了。

        拿玉米来举例,纯天然的远古玉米有三个重要的特征:玉米粒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外皮;每株玉米有很多分杈,每个分杈上都有一个雄蕊和若干个雌蕊(最后变成玉米棒);玉米棒很小。

        这三个特征对于远古玉米的繁衍生息很重要。因为玉米粒上有厚厚的外皮,所以在被动物吃了之后,种子不会被消化掉,被排泄出来后还能发芽。一株玉米上有多个雄蕊和若干个雌蕊,保证了总有雌蕊能够成功受粉,也不容易被采食的动物“一网打尽”。玉米棒多了,自然每颗就会小,玉米棒掉在地上,往往只能发出几棵幼苗,因此不会因为养分不足而整体“夭折”。

        自然界的物种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变,对于玉米的繁衍生息而言,这些突变是不利的,对于人类来说却是福音。因此,人类总是选择那些他们喜欢的植株,收集它们的种子以便来年种植。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选种”,人类选种的过程就是“驯化”。驯化后的玉米每株通常只有一根玉米棒,所有的营养都集中在它身上,因此它能长得更大。另外,驯化后的玉米容易采摘,撕开苞叶,里面就是易于食用的玉米粒。

        但是,这样的玉米失去了自我繁衍的能力。如果只有一两株玉米,那么雌蕊就很容易错过头顶的花粉。由于玉米棒上籽粒较多,一根成熟的玉米棒掉在地上,会生出大量的幼苗,幼苗之间争夺养分导致这些幼苗都长不大;如果玉米粒被动物吃掉,那么它们会因为没有坚硬外皮的保护而被消化。成为人类粮食的玉米于是变成了完全不天然的“怪物”,从此它们的繁衍生息只能依靠人类。

        相对于选种驯化,杂交则可以有目的地把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集中到一个品种上,于是新品种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后来的诱导突变育种,则是通过化学试剂、离子辐射等处理,让种子发生随机突变,再挑选出人类喜欢的突变体进行培育。从根本上说,这是传统选种法的人为加速版本,这种加速方法更不天然。

        (《食物的逆袭》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