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26日 星期二

    警惕影视创作的低智化倾向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26日   06 版)

      警惕影视创作的低智化倾向

      评分网站上影视作品评论经常出现这样的吐槽。“这个作品看了就是图一顿呵呵傻乐。”“看这剧不能带脑子,否则会被低智内容郁闷到。”不得不承认,当下影视创作存在一种低智化倾向。“低智游戏”成为一些综艺节目创作的关键词。

      某明星算出小学水平的数学题,就被众人奉为学霸;三四十岁的艺人玩折纸游戏乐此不疲;一群成年人在满是肥皂水的湿滑场地抢玩偶抢了半个小时。如此无聊的设置使节目充斥着假笑、假嗨的尴尬气氛。参演明星嘉宾脱口而出:“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部分影视剧里也出现了低智化内容。叙事平铺直叙,看开头就猜到结局。情节转折生硬,台词表演夸张,特效虚假;人物行为荒诞,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宛如推进剧情的工具。更有甚者,片方直接将“无脑剧”“傻白甜”“雷人”当成营销标签,把看作品“不用费什么脑子”的特质当卖点宣传。在某剧营销文章中竟出现这样的表述:“就这样不用思前想后,看什么伏笔和反转。纯粹地讨好着观众的心情,未尝不可啊。”从创作到营销,部分从业者不但对作品存在低智内容的问题不加反思,反而接受得相当坦然,这种倾向应引起业界警惕。

      当下部分收视群体由于生活工作繁忙紧张,倾向于在观看过程中释放压力、消遣娱乐。观众懒得动脑,创作者懒得费心。在商业逻辑的指挥下,一些创作者将部分观众的片面诉求奉为圭臬,将“一味求爽”当成创作首要原则,把迎合低水平阅读甚至低级趣味作为“过人之处”,兜售廉价欲望,回避深邃、追求浅白、颠覆经典、解构崇高。这些以吸引观众为出发点的低智化内容还勉强能理解,而基于广告植入等商业变现考量出现的低智化内容就让人更难接受了。有的创作者把商品推介的内容生硬地嵌入创作逻辑中,使作品变成某品牌的“定制广告”,消解了创作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

      (光明网 薛晋文 李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