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做学问,关键在做人

    《 文摘报 》( 2020年12月24日   05 版)

        毛剑琴

        毛剑琴是北航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她从研究生入学到获得“博士学位”经历了21年,是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退休教授、博导。她二十一年磨一剑,时代试锋芒;人生导师熏陶高尚品格,愿“不求名利”代代相传:

        “我年轻时没想到我要当老师,后来我发现老师可以改变学生命运。”

        “林士谔先生、沈元先生……这些人教会了我做人做事做学问,习总书记说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我一直向这样的人不断学习,希望学子们也是这样。”

        进入耄耋之年,毛剑琴仍觉得每天时间不够用。她最近为编撰一本名为《动态迟滞非线性系统》的书而忙碌。她整理20多年来带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围绕这个课题做的研究,他们已经在相关课题上获得了十数项专利、多项部级奖和一项国家发明一等奖。

        求学和教书生涯,让毛剑琴深知老师对学生的意义。中学时代,华罗庚到她所在的北京女三中讲学。大学流体力学课老师讲基本方程,要教4种推导方程的方法,其他书里都没见过。知道学生没多少钱买书,老师就自己刻钢板给学生印讲义,这讲义毛剑琴至今都留着。

        读博期间,毛剑琴累得坚持不下去,跑去向林士谔先生诉苦想放弃。林先生没说什么,只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在数学领域,有一种高阶方程劈因解根法,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林士谔方法”。林士谔在麻省理工大学做博士论文期间,遇到了一个没有解法的数学难题,经过反复琢磨,他想出一个实用性较强的方法解决了,并应用在研究飞机自动控制的毕业论文里。此后,他心急于参与抗日救亡,没发表论文就回了中国。

        但林士谔的导师德雷珀博士格外重视这个成果,就此写了几篇论文,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全部只署名林士谔。1952年,德雷珀博士还写了一本书,专门用一章介绍林士谔的解法,并命名为“林士谔方法”。

        听过这个故事的毛剑琴再也没提过辛苦,“林先生是想让我把这种科学精神传承下去”。

        在毛剑琴的经历中,有许多品格高尚的前辈在学术和精神上同步引领着她。1982年,她在第九研究设计院工作期间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奖金有1万元,当时参与此项工作的有660余人,奖金的分配,除了王淦昌、邓稼先等主要负责人每人分得50元外,其余每人分得10元。“我结识了很多‘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这就是科研工作者对待利益的态度”。

        当了老师,毛剑琴就格外注重对学生的学术品格培养。曾有一位女学生,从一所“211”高校保送到北航,成了毛剑琴的研究生。女生的家人怕独生女儿吃苦吃亏,就托朋友给毛剑琴递了一大兜海产品。毛剑琴坚决拒收,严肃地说:“这是干嘛?不用送,我会好好教她的。”

        这位女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给毛剑琴打电话,一张口就大哭。毛剑琴知道学生压力太大,边安慰边默默听着,等她哭得差不多了,才说“哭完了吧,咱们再讨论一下……”如今,那个在答辩前哭鼻子的女孩,已是一所知名高校的教授了。

        有一次,当班主任的毛剑琴发现一位同学旷课了。便找这位同学谈话,问他为什么旷课,谁知学生说:“我回家种地去了。”原来,这位同学的父亲在外打工,家里的几亩地全靠体弱的妈妈和妹妹侍弄,头一天刮大风,他得回去帮家里把秧苗护好。“我们的学生一边考虑学习,一边还要惦记种地呢。”这让毛剑琴百感交集,她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学生改变家庭的命运。

        毕业前,这个学生向毛剑琴说,想考她的研究生。毛剑琴嘴上说“可以报考”,心里却想着“我一定得招他”。考试结果一出,有另外一位同学比他高几分。毛剑琴找到学院相关负责人,说想把他作为扩招生。按照学校规定,扩招一个学生要交2万元费用,毛剑琴说:“好,我给他交钱”。

        毛剑琴的书柜里有一本她珍藏的国际学术刊物,收录了一篇她格外满意的研究论文,就是她和那位学生合作的作品。后来,这位同学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年迈的父母得以脱离地里刨食的日子。

        不管是学术还是生活,毛剑琴没有学够的时候。国家允许60岁到70岁的人群考驾照后,毛剑琴第一批报了名,在64岁考取驾照。75岁后出于安全考虑,她不再开车,把手机软件打车用得很“溜”。手机支付、网络购物她都使用娴熟,还跟孙女一起学钢琴,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当然,更多的时候,她还是在书房里度过,做研究,整理书稿,忙忙碌碌,停不下来,“还想要再多做一些贡献”。

        (《中国青年报》12.14 毕若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