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

    提升科学素养是培养提问能力关键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05日   06 版)

        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提出问题,科研一定是在问题提出后的不断探索。可是,作为国家创新主力军培养的研究生,却在“提问题”这样的基础能力上“卡脖子”。想要解决“研究生不会提问”的难题,不仅要加强学术方面的训练,更要系统性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的科学素养是指其对自然世界和社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常体现在五个方面——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除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其他四个方面都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而不是到研究生阶段自然生发的。

        很多人看了也许会泄气,难道解决这一问题又要回到“从头再来”的循环当中吗?其实,破解该题的答案已经蕴含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

        以研究生学段为例,应加入并加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以及相应研究、解决方案的过程评价,使其成为综合评价以及学位获得的组成部分。要有意识地通过过程评价加强区分度,让“混”日子的学生无处可躲,形成基本的学术规范和氛围,从而提升整体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同时,应该研究如何将其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和本科阶段。

        但问题的症结还是在教师,教师是整个教育的根本和核心环节。一方面,目前大部分老师都是经过“灌输”型教育培养起来的,但学生的过程评价需要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重大改变,而这种改变涉及两方面的问题,即教师适应不适应和能力够不够。另一方面,从教学过程来看,启发式的教育和灌输式的教育相比,后者显然更轻松、省力一些,也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导致大多数老师都会本能地选择灌输式教育,这其实才是未来过程评价最大的观念障碍。这其中不仅仅有师德的问题,还涉及到制度设计、人才评价等方方面面,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科学报》10.27 李志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