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

    “我非要嘲笑希特勒不可”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05日   03 版)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日益密布在欧洲大陆上空。当时卓别林已经到美国,但他仍然从生活和工作各方面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影响。

        卓别林想到了此前英国导演科达跟他提起过的创意:根据面貌相似引起误会的情节,编一篇关于希特勒的故事。由于希特勒与自己都留着小胡子,这样自己甚至能够一人分饰两角。

        《大独裁者》刚开拍时,二战尚未在欧洲爆发,很多人担心这部电影会惹恼希特勒。卓别林先是收到了联美影片公司发来的警告,公司告诉他,电影将遇到审查的麻烦。除了政府层面的警告,卓别林在拍摄初期收到了大量来自民间的恐吓,不过这没有吓倒卓别林。

        随着拍摄的进行,二战已全面在欧洲大陆铺开。英国办事处的人疯狂地给卓别林发来电报:“赶快拍完你的影片,所有人都在等着。”而卓别林自己也坚定信念:“我非要嘲讽希特勒不可。”

        《大独裁者》在纽约的两大影院连续上映15周,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成为当时卓别林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电影中,卓别林自己扮演的希特勒在办公室拿着地球仪跳舞,侵略野心昭然若揭。拍摄这样的画面,在当时需要莫大的勇气。

        “独裁者终会死亡,他们从人民那里夺取的权力会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只要我们不怕死,自由永远不会消失。”——《大独裁者》最后,卓别林的这段演说词成为影史上不可超越的经典,深深地鼓舞了乱世中的普通人。好莱坞导演阿尔奇·梅奥甚至将其与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相提并论。

        (《新民周刊》10.28 王仲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