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5月16日 星期六

    广州三大药铺往事

    《 文摘报 》( 2020年05月16日   02 版)

        陈李济:全球最长寿制药厂

        中华老字号陈李济药厂,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双门底(今北京路)开张,400余年没有搬迁,创办人陈体全、李升佐同心协力,凭着“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陈李济药店的楹联)的仁心仁术,研制出膏、丹、丸、散、茶、油、酒、锭八大系列药剂,享誉天下。由于陈李济产品声誉日隆,一粒追风苏合丸在当时的云南怒江、西双版纳一带可以卖到一个银元,非常矜贵。

        陈李济在中药行业的名气,直追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在全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10年9月,陈李济被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最长寿制药厂”。

        潘高寿:泄愤意外成广告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历十一月初一,高第街上鞭炮轰鸣,醒狮竞舞。一家叫“长春洞”的药铺挂牌开张。店主是广东开平人潘百世、潘应世。他们原来在家乡开平月山开有“百应堂”药铺,后来决定到省城发展。这家长春洞药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潘高寿药厂的前身。

        长春洞药铺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扶危助困,济世济人”为店规。到了20世纪初,长春洞药铺由潘百世的儿子潘郁生主持。清末广州屡受旱灾、水灾侵扰,每次天灾之后,都有瘟疫流行。潘郁生为研制抗瘟疫的药品,遍查历代药书,访问名医,屡赴三元宫向道士请教,甚至见到街边游医,也不耻下问。最终,潘郁生终于研制出治疗咳嗽、健肺强体的“川贝枇杷饮”,治疗因疫症引起的呼吸道疾患。这就是后来成为潘高寿镇厂之宝的“潘高寿川贝枇杷露”。

        有一年,潘高寿发现香港诚济堂的川贝枇杷露与自己的很相似,有仿冒之嫌,便写了一篇文章,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忠孝仁爱礼义廉”为题,挖苦诚济堂“忘八”和“无耻”。结果被诚济堂告上法庭,法庭以诚济堂的产品在香港有注册为由,判潘高寿败诉。潘高寿一气之下,在川贝枇杷露的包装盒印上一行字:“劝人莫冒潘高寿,留些善果子孙收”。这个故事,成为街坊饮早茶时的趣谈,无意间起了广告宣传之效。

        采芝林:番禺举人为其题字

        采芝林是一家创办于清嘉庆(1796年—1820年)年间的药铺。1998年,在光孝寺曾出土一个药缸的缸盖,上面有“采芝林枇杷膏”字样,据考古学家确认,这个缸盖是两百年前的物品。

        采芝林由广东南海河清堡黎氏同族四人合股创办,最初店铺设在广州府署西侧清风桥畔,即今吉祥路与中山五路交汇处。以中药配剂为主,兼营膏丹丸散、药酒。由于采芝林的清火眼丸、止咳枇杷膏疗效甚佳,加之药铺经常为贫民施医赠药,声名鹊起。番禺举人刘华东是著名戏曲作家、《六国大封相》一剧的作者,又是“广东四大状师”之一,他被采芝林存仁行义的经营作风所打动,慨然挥毫,为其题写“采芝林”三字。黎氏四人喜出望外,用这三字做了一个黑漆凸金字大牌匾,高悬于店堂正中。

        (《羊城晚报》5.9 叶曙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