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1月18日 星期六

    每天必逛的隆福寺

    《 文摘报 》( 2020年01月18日   02 版)

        1955年,是我们家搬到北京二条院内的第二年。每天放学以后,沿着猪市大街向东走,就可以到达东四牌楼。我下学很少走直线,而是一路闲逛着,从路南过马路到路北,穿行隆福寺回家。之所以爱走这条路线,就是可看的东西多,热闹。

        在隆福寺的山门内外,平时会聚集不少售卖传统小吃的小商贩,如卖豆汁的、卖凉粉的、卖扒糕的、卖切糕的、卖面茶的、卖灌肠的以及老北京的各种小吃,整条街烟熏火燎的,热闹极了。路人们左顾右看,各种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我每天放学后,也爱路过此地停留一会儿。那时家里不许在外面吃零食,加上小孩子手里也没有零花钱,所以只是看看而已。

        隆福寺里还有一些卖京虫的小摊,多是卖蝈蝈和蛐蛐(蟋蟀)的地摊儿。卖蝈蝈的从来不用吆喝,都是拿一摞竹板甩打,就像打快板一样。若是担子两头的蝈蝈随行不停鸣叫着,也是很好的“吆喝”。我的家人平时都爱清静,不喜吵闹,因此我自小对蝈蝈这样的鸣虫不甚感兴趣,但唯独对斗蛐蛐情有独钟。当时隆福寺里,一只下品的蛐蛐被俗称为“老(二声)咪”或“棺材板”,价格是二三分钱一只。若是中上品的蛐蛐,如个头大又长着一对锋利大紫牙的“青头”,最贵能卖到两毛钱一只。

        我读小学三年级那会儿,人小不谙事,曾被一摊主蒙过一次,花了八毛钱买了只蛐蛐,当了一回“大爷”。记得当时的摊主把那只蛐蛐夸得天花乱坠,仿佛就是一只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当天我将那只蛐蛐带回家之后,适逢家里来了一个懂行的客人,一听我买了八毛钱的蛐蛐,说幸得我这蛐蛐尚未拿去斗过,不曾被伤,还可去找摊主理论一番。于是这位家中的客人,带着我回隆福寺找那摊主,数落了一番摊主蒙孩子的无良,才将这只八毛钱的蛐蛐给退了回去。

        隆福寺街不长,但附近却有四家剧场影院。我每天路过的时候,常关注影院门口的电影上映预告,看看最近上映什么电影。电影预告是手工绘制的,各个影院画电影广告的很有高下之分,画得好的非常见功力,没有美术基础是达不到的。画得差的就显得色彩生硬,俗而粗糙。电影广告一贴就是半个多月,都是悬挂在影院的一侧或是大门的上方。而电影内容介绍则通常是贴在有玻璃框子的宣传栏里,八张彩色印刷画片一组,下面有类似小人书一般的简短文字,用以说明情节。一张图一张图看过去,很有看“大小人书”的感觉。

        在东四工人俱乐部的西侧,有家花局子,应该算是隆福寺里历史悠久的老店了。那时的花局子以盆栽的花草植物为主。一进入花局子,迎面扑来各种花木的香气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栽培花木上的肥很多是马掌肥,要在水中浸泡很久才能用,因此在门口就能闻到浸泡马掌的臭味儿,与花木的芬芳交织在一起,形成花局子特有的气味。每逢过年,我家都要在那里订购腊梅、一品红、迎春、金桔等,由花局子给送到家里。

        (《二条十年(1955-1964)》中华书局2019年出版 赵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