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1月18日 星期六

    健康体重可防慢性病

    《 文摘报 》( 2020年01月18日   04 版)

        近日,中国一项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近43万人进行的最新分析显示,只要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减少12%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阻肺和糖尿病的慢性病风险。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慢病风险,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而升高。体重正常定义为体重指数18.5~24,超重定义为24~28,肥胖定义为>28。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增加26%的慢性病风险,而肥胖增加59%的风险。其中,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随着BMI增加而上升,慢阻肺和恶性肿瘤则易发于体重过低者。

        超重和肥胖是诱发慢性病的主要“杀手”之一。比较常见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关系。约50%的2型糖尿病、30%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10%~40%的癌症是由肥胖或超重引起的。究其原因,超重和肥胖可以引起代谢的改变,如影响血糖代谢,使胰岛素抵抗增加,而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高血糖都有密切关系。肥胖也可能和某些肿瘤的发生相关,肥胖可以引起脂肪代谢的紊乱,脂肪代谢障碍和胆汁分泌有关,胆汁分泌增多,其中的类固醇在肠道内可以和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致癌物质,使结肠癌风险增加。另外,中国人的肥胖主要是苹果形肥胖,脂肪主要是堆积在腰部,内脏周围的脂肪比较多,更易患各种慢性病。

        研究还发现,太瘦了也不好。过瘦的人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体重者的寿命略低,且因瘦人脂肪过少,相对更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等问题,生病后恢复的速度也较常人慢。对BMI值小于18的人,瘦得不正常,一定要找到原因。其常见原因有饮食不当、减肥过度、疾病因素等。这类人排除疾病因素外,平时运动量应适度减少,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吃一点,让摄取量超过消耗量。在饮食方面,增肥者要增加淀粉类主食和高蛋白食物(鱼、肉、蛋、奶)的摄入。每个月测定一次体重,以方便调整饮食。

        (《保健时报》1.16 燕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