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耧中日月

    《 文摘报 》( 2020年01月11日   02 版)

        昔日秋播时节常用的传统农具中,三脚木耧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家伙。你不得不佩服先人们的聪明智慧,一架小小的木耧居然同时兼具开沟、播种、掩土的功效,设计之精细,做工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耧为木铁结合的古老农具,由耧腿、耧铧、耧把、耧斗、耧杆、耧核、拨棍等组成。先说一字排开的三条耧腿,耧腿中空,便于种子落地,一次能耩三行;耧腿的下端包裹着锃亮锋利的铁制耧铧,主要用来开沟。用来手扶的耧把木制而成,横着固定在耧腿之上。耧斗连接在耧把中间,是盛装种子的容器,其底部设计有方形小孔,通往中空的耧腿,均匀摇动耧把,种子便从耧斗中流入耧腿,借助耧铧的力量完成播种。耧杆是连接耧和牲口的重要部件,由两根三米来长的木杆组成,固定在两侧,大致呈V状,宽的一头套在牲口身上。耧核是耧身上一个重要的部件,木质圆形,乒乓球大小,看上去貌不惊人,却控制着种子流出的速度。木制或者竹制的拨棍位于耧斗下方的方形小孔中,和耧核相连,摇耧前进时,耧核就会有节奏地晃动,随之也带动着拨棍来回拨动。耧核晃动的速度快,拨棍拨动的频率就高,种子往下流的也就越多。

        旧时的乡间,用耧播种通常都是牛拉,但也有用人力牵引。用牛拉耧时,除了摇耧的把式外,还要有一人站在旁边专门牵牛和扶住耧杆,掌握行进速度和拐弯,此人称为“帮耧”。后面扶着耧把摇耧的那个人称为“耧把式”,负责掌管播种的速度和密度。用人拉耧时,前面无须“帮耧”,紧靠一人扶住并摇晃耧把即可。耧斗底部有一小孔,此为种子流出的“仓眼”,下耧播种前,耧把式要一番调试定好仓眼,以控制下种稠密稀疏。小小仓眼关乎着播种大事,如何确定是个技术活,耧把式凭的是经验,靠的是古训。先人们总结出了一句句生动鲜活的农谚,譬如“麦种深,谷种浅,芝麻影住脸”“谷宜稀、麦宜稠,玉米地里卧下牛”。

        在秋播时节的田野里,农人们边扶耧把边不停晃动,耧核和耧斗一次次碰撞在一起,发出一连串“叮咚叮咚”的声音,这声音便是耧铃声。对于摇了大半辈子耧的祖父来说,只依靠这声音的微妙变化,就能判断出种子流的快慢,以便及时调整晃动耧把的速度。

        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传统的木耧被一种叫作“铁耧”的新式播种工具所替代。从此,摇耧播种不再是祖父那一代耧把式们的专利,而成为一种轻轻松松就能搞定的农活。一架架木耧在老辈人无奈不舍的叹息声中,退出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农耕历史舞台。随之消逝的,还有那天籁一般的耧铃声,恍惚间便成为了人间的绝响。

        (《光明日报》2020.1.4 梁永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