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个10岁娃竟然被父亲扔在铁路上海站“讨饭”,原因是孩子作业少写被老师投诉了。不少网友批评道,“不争气不还是遗传了你的基因吗?先看看自己是羊绒还是的确良好吧!”
事实上,家长面对“不可救药”的孩子大可不必暴跳如雷,因为孩子的今天刻着你的昨天。有一个事例值得这位爸爸和所有学生家长看一看。媒体报道,上海一位妈妈辅导女儿作业时情绪崩溃,外婆幽幽一句:你也有今天……说完拿出一封26年前她和丈夫写给女儿的信:今天你代数作业十六道题中总计错七道。是的,当时爸爸非常气,气愤的是你对学习不持严谨的态度;气愤的是你不理解爸爸妈妈的一片苦心;气愤的是你为何不争气……
平心而论,在居高不下的教育压力之下,家长们都像“上了头”,根本停不下来。倒不是“鸡血”家长非要孩子出人投地,很多人更担心的是孩子不努力会被主流社会抛得太远。毕竟尝过好日子或者知道什么是好日子的家长,希望孩子永远不要再过穷日子、苦日子。而他们能给予的,就是帮孩子在同龄人中多学一技以傍身,哪怕只是领先半个身位。等子女必须独立前行的一天,至少可以对他们说:爸妈只能帮到这儿了。
当然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全都看在眼里。今年年中,《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加强素质教育、纾缓社会焦虑被看作文件的一大亮点。而即将出台的公民办同招和摇号细则,成为当下幼儿园和小学家长们极度关心的事。此举能否有效遏止择校风、“鸡血”风,虽不能说成败在此一役,但风向标的意义将十分巨大。
教育环境的改善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改变。从古至今,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都是值得肯定的进取精神。但也希望每一个智商平平,抑或有一点贪玩的孩子,也有从容而幸福的童年,而家长也能保持淡定和尊严。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12.11 沈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