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给人算命
12月9日,有网友发现,认证为“中共镇原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的“蓝V”政务微博,竟然多次发布“测算合婚开财运”的宣传图。当天下午,甘肃省镇原县委宣传部回应称,该微博只在2013年开通后用过两年,其后便长期弃置,2016年疑似被盗号,所以发布了许多不当信息。目前,这些信息已被删除。
斯远:这一事件暴露出一些政务微博“随用随弃”的境况。“撂荒”现象必然会导致其背后的政府机关权威与公信力蒙受损失。说到底,大量政务官微荒废,根子还是部分地方单位的不作为。他们之所以开通政务官微,本意不过是为了敷衍、跟风。也正是因为其出发点就是为了应付,所以即便开了官微,也很难做出实绩,长期坚持。有鉴于此,对于各地政府旗下的“僵尸官微”“僵尸网站”等,有关部门还应及时清点,该清除的清除,该追责的追责。
(中青在线12.12)
家长群成了“骂战群”
家长群多了,什么样的家长都有。最近,广西玉林市玉东三小一个家长群内,一场骂战持续了4个小时。起因是,一位家长看不惯群内“聊酒”,大骂一些家长是“陪酒女”“戴绿帽”云云。由于场面过于激烈,群内两位老师相继退群。
与归:家长群成了“骂战群”,一地鸡毛。近年来,家长群可以说是一座新闻富矿。这里有戏精、杠精,偶尔还会有“害人精”,比如著名的“严夫人”。家长和教师的冲突,家长和家长的冲突,群内现象与公共价值的冲突,不时成为舆论谈资。但是,本着“谁建群谁负责”的原则,群主或者管理员应把管理的责任担起来。在网上,很多网友整理出不少版本的“家长群实用群规”,大可以参考。素质是需要慢慢培养的,甚至有时是“罚”出来的。当家长们的素质一时难以提升时,群主或管理员就应多一些管理智慧,多一些责任意识。他们是孩子的家长,但又何尝不是文明言论场里的孩子?
(大众网12.15)
线上奇葩需求多,呼唤扶贫更精准
“腿摔断希望有台跑步机锻炼身体”“本人爱好喝酒,需要米酒”……近日,不少网友反映,一款名为“社会扶贫”软件上,经过认定的贫困户提出不少“奇葩”需求,引发舆论热议。该软件客服回应称,目前平台对发布者的需求没有审核要求。
余明辉:社会扶贫软件于去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当天在全国上线。应该说,这种扶贫方式反映出基层对构建多中心大扶贫格局的渴望,适应了时下“互联网+扶贫”的新形势,不仅为扶贫事业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也重塑了贫困户、镇村干部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关系。然而,随着社会扶贫软件使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其不足也不断凸显。奇葩扶贫需求的发布,多少折射出目前一些地方和基层尚未摸准精准扶贫的要义。
(中工网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