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后“让领导先跑”?近日,多发在金融系统、利用职务便利“特权挽损”的新型腐败,引发纪委监委系统关注。
12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消息,首次提到了存在公职人员在网贷清理、非法集资案件查办中的“特权挽损”案例。而媒体报道也印证了这点:在2019年5月某P2P企业因涉嫌集资诈骗罪被立案后,有投资者反映,在该企业2018年被证监会查处、出现兑付逾期后,有当地政府公职人员在该企业被立案前,提前拿回了投资。
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腐败往往有着“行业特殊性”——除了有形的“特产”,如高端信用卡、纪念币(钞)等,还包括无形的“资源”,如可获取内部信息的机会。而“特权挽损”,实际上就是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
出现此类现象,再次警示现实中金融系统公职人员利用行业“特产资源”谋利的空间或比想象中的更大。因此,在预防惩戒上,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对“金融权力”的约束,压缩腐败空间。
(《新京报》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