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03日   06 版)

        “非得”词源考

      封景文在2019年第6期《武陵学刊》上说,在“非得”这一双音情态副词成词之前,其内部两个语素“非”与“得”就已经具有表示情态义的用法。“得”至迟在唐五代时期就有了表示“情势之必须”的用法。清末时“非”字吸收了原来“非X不Y”格式中表示“情势之必须”和“意愿之必欲”的用法进而可以单独表情态义。这样,“非得”就在语法化的强化作用下由两个近义的单音情态副词结合成为双音情态副词。“非得”的形成过程还受到了双音化趋势的推动以及其他相同格式的词语的类推影响。

        详解统一中国的三大浪潮

      叶舒宪在2019年第10期《上海文化》上说,在近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以来,共有三波前后相承的大一统的过程:玉文化、汉字及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三次统一过程的依次发生,出现积累叠加效应,成为中国文明长寿的独门奥秘。先问玉中原(距今5300年至距今4000年),再问字中原(距今3500年至距今3000年),最后问鼎中原(以周武王伐纣为起点,以秦帝国统一为终点)。中国文化的第一次统一浪潮,始于1万年前发端的东亚洲玉文化,奠定了中原国家礼制文化之根,即以玉礼器为文化基因。从三次统一浪潮的规模和面积看,三次统一的地域空间范围呈现为明显递减的情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