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琴
刚参加工作,是在中国青年报河南记者站,办公地点就在团省委,那时,省工会、省妇联和共青团一个大院,办公楼大门都在行政区主干道金水大道,楼后是各自的干部职工宿舍楼,三家共用的食堂建在中间,偌大的院落就是个整齐划一的棋盘,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就是在这个大院重复横平竖直。
不久自己又到了另一家报社,就离开了那方区域。新的工作办公地点距离此处不远,闲暇时,会信步穿过经五路,走进这个院子,这里是我从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个栖息地,涂满青春色彩的回忆,每一笔都清新美丽:第一次外出采访是在这个门栋出发,第一篇上了头题的稿件是在那扇窗口的灯光下完成,从报社带回的第一台电脑安装在一楼角落的办公室……那个刻板规整的棋盘上,跳动着多少生机勃勃的故事!
然而,每一次的踏入,脚随心移,总是情不自禁的走向大院后面,走向那个把新旧宿舍楼隔开的小路,在那排大杨树下停留。是的,那片浓绿是这片水泥森林的标志,那时去食堂吃饭总要叫上几个同伴,还有开会加班,临时活动,但凡需要有个碰头地点,总是说“树下见”。
周末,这里会成为不约而同的聚散地,擦自行车的,扯起绳子晾晒衣物的,支起案子打乒乓球的,那一刻,满院子的绿荫阳光人气似乎都集中在了这里,甚至有人问路,最常用的说法也是大杨树后面、前面或者左边右边……而那时出差最多的我,每每返回,总是看见大杨树的影子,才有归去来的踏实,似乎是阳台上的绿荫,夜灯下的落叶,在漫无边际的宇宙中给了一个定位,感知到自我的存在。
(“三毛部落”公众号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