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一本书的残值

    《 文摘报 》( 2019年11月28日   05 版)

        ■何永康

        前年出了一本散文随笔集《醉空山》。一日得闲,竟然在网上查到与《醉空山》相关的信息有几百条,突然,一个旧书转让信息引起了我的关注——“成都读者出让四川著名散文家何永康散文集《醉空山》,九成新,有签名。原价46元,出让价23元”。

        我滑动鼠标的手停住了,没想到我的书这么快就成了“旧书”,让我慨叹不已。

        这短短几十个字,该提供的信息都有了。说我是“著名散文家”,其实是为了脱手,做了个虚假广告;九成新,说明他是一个爱书的人,或许根本没读拙著。至于保留签名,也是一种营销策略,满足某些读者的好奇心和某些人的收藏癖好:至于价格,打了个对折,这也是典型的商家促销手法,可以接受。但不管怎样,我都得多谢他没有把那本小书当废纸处理掉,让其多少保留了一点残值。

        我也经常卖书,但我是个没有经济头脑的人,一般都当破烂卖;从来没考虑旧书还可以“交易”,可以获取“残值”,换几钱银子。

        图书市场开放以后,像我这样没啥名头的作者走的都是包销一部分或以书冲抵版税的路子。时间长了,书堆在家里或办公室的角落,日久蒙尘,成了一块心病。原价卖吧,卖不掉那么多;折价卖吧,似乎又很丢面子,感觉人和书一起掉价了。记得早年成都某书店在大街上处理著名作家李劼人的作品选集,被李家的人知道了,赶去全部买走了。现在明白,他们这样做,是不愿斯文扫地,让老先生蒙羞,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

        书的残值有时也昭示出一种明日黄花的无可奈何,残值就变成“残酷”了。即使是优秀的书籍(包括名著),出版不久也会打很低的折扣给“贱卖”了。在当下的出版态势和大多数人的阅读趣味下,残酷与残值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另一本散文随笔集《野墨集》的样书恰好寄到。想到不久的将来,这书或许又将成为旧书“速朽”,就特别期望有更多的读者能挂在网上叫卖:一来我写的东西居然也可以“网购”了,这多少会满足我一点“进入”市场的虚荣;二来如果有更多的“残值”被发掘被利用,对一个不著名作者的一本不著名的小册子来说,或许就是“超值”了。

        (《今晚报》11.1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