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家企业和集体与10处文物建筑所有人在山西省高平市签订了《文物建筑认养协议》。据悉,在山西省文物局发布的山西省文物建筑认养推介项目名单中,全省有近300处文物建筑可供社会认养。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达76万余处,不仅数量巨大,还往往急需专业的修缮养护。文物建筑社会认养,是拓宽社会资金保护文物的创新之举。早在2017年,山西省就启动了相关方案,目前山西已有文物建筑认养项目88个,吸引社会资金1.3亿元。
文物认养还可促使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与保护文物。以山西为例,省内约有5万处文物建筑,认养可解决文物保护工作者数量相对不足的难题。另外,文物认养也有助于让文物“活”起来,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增量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当然,文物认养依然是新生事物,还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完善。比如,要防止以认养保护之名,行破坏性开发之实,不能认养过后就不管,需要在技术、人员乃至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也不能从此姓“私”,不再让人见。
文物认养确实是好事,但要防止变成坏事,总之就是要把文物保护放在首位。
(《工人日报》《新京报》11.6、7 杨玉龙 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