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

    团队合作优于精英个体

    《 文摘报 》( 2019年09月26日   07 版)

        很多企业喜欢大规模招贤纳士,精英人才越多越好,认为精英与精英的强强组合必定会发挥出令人惊叹的“洪荒之力”。实际上,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2016年欧锦赛的“平民”冰岛队战胜“贵族”英格兰队的原因。在这场以弱胜强的比赛中,“团队智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团队的综合智力。

     

        安妮塔·威廉姆斯·伍利是这方面的专家。伍利发现,每个团队在一个任务上取得的成绩与其他任务上的得分是有关联的。就像潜在的智力因素会反映在我们日常的行为中一样,某些潜在的因素促使一些团队始终比其他团队表现得更好。“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小组的成功‘适度’地反映了成员的平均智商,与群体中智商最高的人并没有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团队表现是否良好,并不取决于最拔尖的成员。”

     

        影响“团队智商”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团队成员的社会敏感性。伍利使用经典情感感知测试方法,给每位参与者发一张某位演员眼睛的照片,要求他们根据眼睛推断照片中人的情绪。参与者的平均分数和他们在执行团队任务时的表现密切相关。

     

        伍利还发现,当观察每个成员的发言时,表现好的团队倾向于让每个成员平等参与,而表现糟糕的团队往往是“一言堂”。

     

        伍利的研究证明,个人才能在团队整体表现中的占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对自己能力和权力的过分自信会损害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因此,虽然每个人都颇具才能和经验,但一群精英凑在一起时往往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这取决于团队成员如何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

     

        当然,“团队智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靠得住,群策群力有时会导致严重失误。但“团队智商”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思路。首先,在招聘环节,要寻找具有社会敏感性的人,而不是简单地聘用表现最好的个人。其次,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他们期待员工如何表现,自己就要表现出同样的品质。

     

        (《青年参考》9.20 司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