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而言,社会情绪可以有两个维度的表达;其一是正向的、积极而乐观的;其二则与之相对,是负向的、消极而悲观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情绪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谓“乐极生悲”或者“喜极而泣”之类的表达,都属于是人群之中正常的情绪类型之间的转化。
在这方面,研究丧礼过程的人类学家都会有这样的一种观察,在本来是令人哀伤的丧礼之上,人们有时会表现出一种异常欢快的情绪姿态,甚至会载歌载舞,尤其是面对高寿之人的寿终正寝,情形更是如此,即情绪的表达直接就出现了反方向的情绪扭转。这无疑是表现了一种情绪正负相互转化或互补的原理。在一种社会情绪的管理和引导之中,切莫忽视极端情绪的这种可以相互转化的能力和机制。在这方面,“大禹治水”的范例便蕴含着一种使人受益的思想智慧。
也许在实际的社会情绪治理中,最难以处理的往往是一种乔装打扮起来的负面情绪状态,即将自己真实的情绪加以特别的修饰,乔装打扮一番,附加上一些特别的伪装物,使得社会能够对此给予一种积极的应对,结果,负面情绪成了一种受到压抑的存在,就像满满的河水如果过度被限制在河道之中,而河道又因长期淤积而堵塞,那结果只能是在洪水来临之时,堤坝决口,河水四溢,造成更大面积的水患。
对于社会治理而言,这样一种乔装打扮起来的社会情绪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此种情绪一旦爆发,便不可再收拾了,合理的办法仍旧是提前进行疏导。
一个社会必然要去创造出种种的差异性的制度与组织的机制,以使得社会被积压起来的负面情绪得以在多个渠道上缓慢释放,就像河流在多个水道里得到了一种分流而减缓了主河道的水流压力一般。这就是社会情绪管理的诀窍所在,当然也是其治理的根本所在。
(《北京日报》9.16 赵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