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7月13日 星期六

    交响曲中的“天书”

    《 文摘报 》( 2019年07月13日   06 版)

        聆听德奥音乐是通往古典音乐殿堂的必经之路。布鲁克纳和马勒是继贝多芬、瓦格纳等巨匠之后,德奥音乐中最重要的两座高峰,他们的每一部交响曲几乎都是鸿篇巨制,有一定的欣赏难度。而布鲁克纳的音乐与马勒相比更为抽象,内涵深厚。过去,有乐迷能“啃下”马勒,就已被认为是“壮举”,谈起布鲁克纳,人们大都望而生畏,犹如面对“天书”。

     

        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认为,布鲁克纳真诚、崇高的音乐能弥补当代人心灵的某种需要。“当代人所面对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马勒的音乐充满困惑,透露着强烈的焦虑感,而布鲁克纳虽然会在音乐中刻画罪恶或者营造恐惧,但结局都是积极而肯定的。他的音乐所承载的理想和敬畏,恰恰给当代人带来了某种慰藉和希望,这也正是他音乐的当代价值所在。他的音乐能唤起人们心中那种对于彼岸、对于理想的原始性的追求。”

     

        “9”在交响曲中是个有些特殊的数字:贝多芬一共写了9部交响曲,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最终没有完成,他去世的那天早上还在写。而他的学生马勒也给世人留下了9部交响曲。

     

        曾有人开玩笑说:布鲁克纳把一部交响曲写了“九遍”。他的交响曲听起来似乎都是按照同一个模式写的。在杨燕迪教授看来,在交响曲史上,大概确实只有布鲁克纳的音乐是可以用一种模式去概括的。这种模式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紧密的关联,但与勃拉姆斯、马勒等德奥“音乐巨匠”完全不同,他固执、刻板的个性加上宗教性的表达,使他的交响曲形成了特有的固定模式:每部交响曲的开头都有固定的配器手法、固定的节奏型,营造一种悠远的、缥缈的宇宙空间感,然后渐强、雄壮,随后达到高潮。他的音乐中有很独特的表达意象,同时又有一整套技术语言来支撑他的意象,从而形成了无人可以替代的布鲁克纳式音乐。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虽然有固定的模式,但并不代表每部作品没有自己的个性,比如《第四交响曲》名为《浪漫》,从中能听出田园和乡间的味道。《第九交响曲》则最为沉重,最具悲剧性,在第三乐章中,还有一些相当激进的,听上去类似表现主义、靠近无调性的音乐,那种夸张的音乐表情,对后来的马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布鲁克纳的音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步履缓慢,慢乐章往往是其交响曲的核心,在他的后三部交响曲中,有长达20分钟甚至30分钟的慢乐章。杨燕迪教授用“步履缓慢的纪念碑式的建筑感”来形容布鲁克纳交响曲的风格。他即便是写速度较快的谐谑曲,听上去也有些笨拙,他的音乐就像一座巨大的建筑。而贝多芬的音乐则与之不同,动力性非常强,充满了向前的力量。“布鲁克纳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宗教情怀导致了他在交响曲写作上的独特道路和风格,他的音乐美感在于广袤的空间感,聆听他的音乐就像走进一座大教堂,那种恢宏会让你产生敬畏。”

     

        (《解放日报》7.5 陈俊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