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7月13日 星期六

    推碾子转出童年梦幻

    《 文摘报 》( 2019年07月13日   02 版)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中那个艰苦的年代,我们村里大部分是石碾,而石磨很少。我家就有个大石碾子,离住的地方大约有二十多米远。听爸爸说,我爷爷在世时已经有了,这样算来,至少也有三代了。小时候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常在那里玩。我们调皮地跳上去爬下来。碾子是用来推粮食的,上面必须保持干净,因此没少挨大人的骂。

     

        碾子虽说是自己家的,可是和公共的一样,谁都可以免费使用,村上的其他碾子也一样,虽都各有主,但谁都一样使用,没有你我之分。我家的碾子由于爸爸经常维护,使用起来比较省力,所以其他人都喜欢来我家的碾子上磨粮食。

     

        碾子一年四季不闲着,不是今天东家在上面推玉米,就是明天西家在上面碾谷子。说到推碾子,可是件辛苦的事。那时候村上牲口少,大多数人家要靠人力来推碾子。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要数冬季,尤其是进了腊月,家家要蒸玉米面馒头和软米“团子”,用碾子的人特别多,这时候就更忙了。村上有五六个碾子,都会被占得满满的,常常需要排队才能轮上使用。

     

        我们家和其他人一样,如果一时没有抢在前面,也需要排队等。所以一到腊月天,全家齐上阵,抢时间去推碾子。

     

        那时的腊月特别冷。当晨曦微现,天空还闪着星光的时候,妈妈就把我们叫了起来。爸爸和哥哥各拿一根长棍,一边一个插进碾子木栓一侧里,只听到“吱呀呀”的声音,就开始推碾子了。妈妈主要负责筛、簸去皮。

     

        在腊月里主要是碾玉米、黍米(软米的一种),需要反复推碾,然后再过筛六七次之多,才能加工成又细又匀的玉米面和黍米面。这两种面粉按一定比例配制,蒸出来的“团子”特别软和好吃。因此这两种面粉碾得很多,有时往往需要推上两三天才能推完。那时我还小,只有八九岁,出不了什么大力气,只能跟在大人身后帮一点忙,有时去帮妈妈张张布袋出些小力。尽管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转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中间妈妈还要回家做饭,做好了饭再拿到碾子旁,大家简单地吃上几口充充饥,继续推碾子。就这样从闪着星光的清晨开始推,一直到黄昏日落星光闪现,也不知推着碾子转了多少圈。只觉得一直在转,没完没了地转,刚开始时还觉得很来劲,到了后来越来越感到吃力,脚下就如灌了铅似的,每转一圈都要付出很大的气力。尽管推碾子这样辛苦,可在童年的时光里,劳累中却充满了乐趣。推着碾子不停地转,每一圈都转成童年的一个梦幻,转成一个难忘的记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夜幕降临了,在微弱的星光照耀下,迎着寒风,妈妈扫完了碾子上的粮食,爸爸和哥哥扛着加工好的面粉大袋小袋地运回家,终于完工了,大家可以休息一下了。看到加工了这么多的玉米粉和黍米粉,爸爸知道这个腊月不但有吃不完的“团子”,就是过年走亲戚用的馒头也足够了。

     

        在家乡用碾子这一原始工具加工粮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机器进村,“隆隆”的机器声把原始的碾子彻底送进了历史。我家的那个大石碾也一样,完成了它应有的使命后和村上其他的碾子一样走向了沉寂。

     

        一晃快二十年过去了。碾子上面的木栓早已成了朽木,根本不能再使用了。而自己童年推碾子的记忆中却如闪着亮光一般,永远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风雨的侵蚀而忘却……

     

        (《新华每日电讯》7.5 申东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