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是一门科学,运用的是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与文学、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有着很大的不同。唯实、唯真、唯证据的三唯观,直言不讳,简洁明了。
考古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研究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变化与不变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况。考古发掘现场各种遗迹现象的处理和判断性质及功用,与发掘者的能力水平和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有极大的关系,比如阅读古文献能力、古文字的释读,宗教史、社会史、科技史、艺术史、碑刻学、钱币学等等,往往都是考古断代、判明性质的直接与辅助手段。认真细致的态度,反复比较验证的方法,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尽可能地搜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料,最后再来予以归纳总结,是做好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本功。
考古发掘属于不可逆的一项神圣事业。我国历史文献记载一直存在的偏颇局限,重视帝王将相记录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最为忽视物质文化的发明创造的记载,谁造城、谁造屋、谁造车、谁掘井、谁开始种植、谁最先养殖、谁发明文字……百工之产生,文明之发展,往往一笔而过,语焉不详。这就是文献记载的局限性,社会生产的复杂多样与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曲折过程,远不是一纸文献所能包揽的。考古学的独特的研究对象、领域和博采众长的研究方法、科技手段以及无可替代的物证作用,比文献记载具有更直观形象、更丰富多样的内容。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一直在以不同的路径、方式和思维模式中用行为和文字记录过往,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不同种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造孑遗,弥足珍贵,释读这些物质背后蕴涵的文化差异与共性,寻找人文历史发展的基本规侓,为弥合和修补彼此间的不同,促进和平大同,是世界考古学的神圣的使命与担当,再有几十年时间不懈的努力,我们或可找到求同存异、和睦相处,相依共存于一个地球的良方,相信今后的考古学会为之做出更加精彩的贡献。
(《中华读书报》4.17 张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