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关部门印发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做出系统性安排。
从我国供水结构来看,尽管地下水源供水占比不到20%,但由于我国北方城市多为地表水、地下水混合供水,供水人口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0年,将初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检测体系,并设置了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85%左右的约束性目标,即到2025年,保证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不存在人为污染的情况,且经水厂处理后可提供达标的饮用水。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规划部主任助理刘伟江表示,考虑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地下水质量改善的滞后性,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通过采取各类控源、风险管控和污染修复的措施,基本能够达到“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的目标。
此外,实施方案另一配套文件《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公布技术要求》中还要求,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将向社会公开,这意味着未来公众可以查询到污染场地名称、所属区县、调查边界及面积、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超标情况、修复(防控)目标、整治措施及进度,这样不仅可以主动防范相关风险,也能有效监督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工作。
(《人民日报》5.8 孙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