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响匠

    《 文摘报 》( 2019年04月20日   02 版)

        老叶做响匠近60载。

     

        “响匠”是当地土话,是由鼓、锣、唢呐、钹、土笛等民间乐器组成的器乐乐队。

     

        老叶10岁时,拜村里最有名望的响匠陈师傅为师,学习吹唢呐,从小跟着师傅的响匠四处表演。老叶勤学苦练,从不倦怠。唢呐气息足则音满,为了练就充足的气息,老叶每天把管子插入水中用力吹。寒来暑往,老叶终于学成。

     

        出师那日,陈师傅抓着老叶的手说:这门相传了几百年的手艺,今天就传到你手上了,你要接好!那一刻,老叶觉得既光荣又自豪。

     

        那年,老叶和师叔师伯们的七名弟子组建了一个响匠班,老叶被推选为班主。

     

        春节晚上,八人首次公开表演,全村的人都来看表演,里三层外三层把他们包围着。

     

        从此,所有人见到他们,都尊敬地喊一声“师傅”。农活再忙,他们也会抽时间一起练习、研究乐曲。他们四处奔走,收集了几百首民间流传的乐曲段子,查阅了无数民间乐谱,还四处寻访老艺人,听他们传经授宝,终于,经过他们反复调试,修改,排练出各种风格的乐曲。不同情境对应不同的曲调,长调或短调,喜悦的或悲伤的,都被他们演绎得活灵活现。

     

        农闲时节,响匠班就到村里巡回表演,村民们聚在一起,边聊家长边看他们表演,比过年过节还热闹。村里谁家有个婚丧嫁娶,或年节喜庆,都会请响匠班去表演。到了“办事”的家里,他们被奉为上宾。流水席开席,他们被请上头桌。待他们吃饱喝足了,下一桌才开席。

     

        这种风光和红火持续了很多年。

     

        不知什么时候,县里突然冒出了几家民间艺术团,专门承接乡村红白喜事的演出。

     

        村长六十大寿,原本邀请了响匠班。村长的侄儿阿福来找村长,说要请县里的火鸟艺术团给村长祝寿,说要让大伙开开眼界。村长一听动了心,通知响匠班取消表演。

     

        老叶的侄儿阿锋结婚,老叶找上门,说,你的婚礼上,我带响匠班来助兴。阿锋一笑,叔,我已经请了县里的艺术团。

     

        老叶央求说,让我们表演一回吧,我们免费表演,行吗?侄儿为难地说,那你们就在棚外表演吧。

     

        老叶召集响匠班,特意谱了新曲,没日没夜地操练了半个月。

     

        阿锋婚礼当天,“艺术团”在棚内表演,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响匠班带着乐器,来到棚外。外面冷清清的,没几个人。

     

        良久,他们表演完毕,深吸一口气,睁开眼,迎接他们的只有两个观众和稀稀落落的掌声。棚内的笑声、起哄声一阵阵传出来,震耳欲聋。六月天,响匠班所有人的心却冰凉。

     

        走吧!老叶悲凉长叹一声,带着响匠班离开。他们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回头,脚步蹒跚地走在乡间小道上。夕阳如血,将八个苍老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从那以后,村里再没人请响匠班表演了。

     

        (《羊城晚报》4.14 胡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