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

    集体舞中忆青春

    《 文摘报 》( 2019年04月13日   02 版)
    1953年,工人们在业余时间跳集体舞

        新中国成立后,集体舞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一时。当时,无论平日还是节假日,工厂、企业、学校、部队都有很多人跳集体舞,着实算得上一股集体舞热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北京业余艺术学校”,这所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为各单位培养集体舞骨干。《北京日报》1953年1月27日有篇文章这样记录:琉璃河水泥厂工会保送两名工人去北京业余艺术学校舞蹈系学习,他们在半年多时间里学会了不少集体舞和表演舞。回到厂里,他们又利用业余时间把新学来的舞教给各车间的舞蹈积极分子,然后,这些积极分子再回到车间把舞曲、动作教给其他工人……

     

        渐渐地,跳集体舞成为那个年代群众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每逢周末或是新年、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北京的机关、学校、工厂都要举办舞会。每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游园活动,则要专门开辟场地,供人们跳集体舞。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天安门广场跳集体舞就是国庆节晚会上的传统节目。像1953年10月1日和10月2日,天安门前就曾举办过群众舞蹈晚会,当时放送的舞曲有20支,包括苏联集体舞、战士集体舞、乌克兰集体舞等。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跳集体舞依旧是国庆庆典天安门广场群众联欢活动的主要内容。作家杨建业在他的长篇小说《成长欲望》里,曾专门提到1984年在天安门广场跳集体舞的青春记忆。当时,他在南三环外的一家工厂里,主动报名参加跳集体舞。那是国庆节期间在天安门广场上进行超大规模的集体舞狂欢,参加的每个人都要熟练跳会16个舞蹈,每个团队都要分系统参加评比,得分低的要被刷下来,所以,大家都很紧张。在报名的人里,有的以前连交际舞都没跳过,没有一点舞蹈基础,学起来特别费劲。个人的舞蹈动作掌握了,还要练整个队伍的集体配合。为了能在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杨建业和他的同事们真是豁出去了。工厂里没有三四十人跳舞的地方,他们就在楼顶的平台上学习,从烈日当空一直跳到夕阳西下,几乎没有人请假或者迟到早退。国庆节到来的那天,他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一个个集体舞方阵,在广场组成了一片青春的海洋。人们唱歌,跳舞,和头上绽放的礼花一样欢腾。活动结束后,人们从天安门广场走回家,兴奋得一夜无眠。

     

        跳集体舞的难忘经历,成为许多北京人人生中一次无可替代、再难复制的烂漫篇章。

     

        (《北京日报》3.28 贾晓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