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3月07日 星期四

    激活唐诗的现代价值

    《 文摘报 》( 2019年03月07日   06 版)

        李元洛的《唐诗分类品赏》,共选取《唐诗三百首》外之遗珠337首,决不与蘅塘退士有所重叠,可谓之“新唐诗三百首”。该书之“新”还在两个关键词,即“分类”与“品赏”。元洛运用了分科思维,按现代社会的问题意识来分类,这就是对唐诗的现代价值的激活。

     

        比如“环保”一目下,作者收入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白居易的《鸟》,景岑的《诫人斫松竹偈》等。

     

        古人没有环境危机,自然没有环保问题。《兰溪棹歌》讲的是兰溪的美景,“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然而,这样的妙句,于古人是抒情,于今人何尝不是警句。又如《移家别湖上亭》的“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如此美好的人鸟情未了,在森林砍伐、城市扩张的今天,只能通过唐诗去畅想了。

     

        《鸟》与《诫人斫松竹偈》两首直接讲的是勿扰动物和植物,白居易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景岑说“动手无非触祖翁”。古人是从敬畏生命、扩充仁心的角度来讲保护动植物的。今人读来何止惭愧。

     

        “品赏”也就是品味与鉴赏,是《唐诗分类品赏》激活唐诗现代价值的另一个用力之处,主要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关联性品赏;其二,现实性关照,鼓励读者联系当前,以古为鉴。

     

        现实性观照能让读者在诗歌品赏中建构起生存境遇的紧张感,促使读者对生活发起自我反省。比如李绅的《答章孝标》对真假问题的思辨:“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才高八斗,却考了十年才得以进士及第,于是兴高采烈地作了一首《寄淮南李相公绅》,不无自豪地告诉李绅“金鞍镀了出长安”。然而,李绅回赠的诗则强调了真假才学的问题,告诫章孝标真的假不了,但考了十年才及第,也没什么可骄傲的,融恭贺与警戒于一炉,实在意味深长。元洛先生则借此严厉批评了当前商界、政界、文化界、学界虚伪造作的现象,所谓“假金方用真金镀”,本质上还是作假。

     

        (《文汇报》3.4 周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