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种疾病,往往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不同药物之间,不仅存在着药效差异,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就有“好药”与“差药”之别。有种说法:最好的药应该留到最后再使用,因为最好的药就像一道“杀手锏”,如果一开始就祭出,一旦突破这最后一道防线,甚至会产生耐药性,在治疗失败的同时往往意味着处于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其实,这要区分不同情况来说。
一般感染,最好的药留到最后。这主要是因为耐药性的问题。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虫等对于药物作用产生耐受性,一旦耐药性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会下降,甚至导致治疗无效。有人认为广谱的抗菌药物比窄谱的好,高代次的比低代次的好。实际情况是,使用广谱的抗菌药物就像用重磅炸弹狂轰滥炸一样,在对致病菌产生杀伤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其他菌株造成杀伤,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盲目地优先使用高代次的抗菌药物,会因耐药性的产生而导致以后再出现严重感染时无药可用。所以选用抗菌药物,首选窄谱抗菌药物,且首选特定杀菌剂。
止痛药,最好的药留到最后。止痛药的情况与抗菌药类似,不能一疼就使用镇痛效果最好的药,而应该根据患者疼痛的分级,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止痛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重度疼痛给予强阿片类止痛药。
重症感染患者,最好的药尽快用。对于重症患者,为挽救生命,临床往往会优先使用广谱、强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用药48~72小时之后,病情得以有效控制、症状得以改善、体温有所下降的时候,再根据微生物学和药敏的结果,降级使用相对抗菌谱窄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避免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可能。
抗癌化疗药,优先使用专属性更好的药物。癌症患者化疗也存在耐药性的可能,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而言,有药效、专属性更强的化疗药物就应该尽早用,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生命时报》12.4 石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