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15次参加博鳌会议,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还很年轻。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出现在博鳌论坛的百度总裁张亚勤,感慨这15年见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实,他内心更加感慨的是,从他1978年以12岁的年龄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时候开始,到今天整整四十年,他见证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并成为其中创造历史的一分子。
1977年,本该小学毕业年纪的张亚勤已经跳级到初三。一天,他的班主任拿着一份报纸给他看:13岁的宁铂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宁铂的故事刺激到了张亚勤,当时在同学中就已经被称为“神童”的他,似乎突然有了新的目标:中科大少年班。随后7个多月的时间,他每天近20个小时的学习,在来年的高考中一举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2岁上大学,打破了宁铂的纪录,成为中科大最年轻的大学生。
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全社会都非常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中科大的这一群“少年天才”更是时代的“宠儿”,他们代表着一种新时代的精神:崇尚知识。在随后的很多年里,社会上都流传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潮。
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所以那个年代掀起留学热。1986年硕士毕业的张亚勤汇入了留学大潮当中。23岁博士毕业,31岁成为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最年轻的院士,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进入微软决策层,成为比尔盖茨的智囊团核心成员……张亚勤从12岁起开卦的人生,并不是只因为他有着超常的智商,而是每一步同样都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当然,成功不仅取决于努力的程度,还取决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1998年年底,张亚勤接到李开复的电话,邀请他一起回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李开复对他说:“我们不仅是创造一个实验室,也是创业,未来还会创造历史。”
张亚勤在出国留学的大潮中走出去了,又在回国创业的大潮中回到了中国,并且是这波回国潮的引领者。这批海归带动了中国新经济的高速成长,也让中国的技术在近二十年时间里大大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科技业还在瞄准美国的操作系统、芯片等核心技术追赶。张亚勤这批海归带回来的研究项目是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后来事实证明,操作系统、芯片怎么追,都还是追赶的位势,没能成为中国优势。而那时候看上去还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脸识别等,已经让中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张亚勤在领导微软亚洲研发集团的时候,提出了“中国智造 慧及世界”的说法,那时候,随着中国科技人才的丰富和实力不断提升,中国正在从制造鞋子、拉链等小商品的时代,开始向制造世界领先的技术、顶尖的论文,并开始批量产生世界级科学家。
2010年前后,外企在中国企业界的地位开始下降,不再享受到特别的“优待”,大量的外企人员开始向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流动。张亚勤于2014年离开微软加盟百度,出任总裁,被赋予“新业务掌门人”的职责,帮助百度拓展新业务的技术边界。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出的2016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中,百度排名第二,将谷歌甩在身后。这一评选的标准不是市值或品牌信众的数量,而是“拥有真正的创新技术,以及实用又野心勃勃的商业模式”。
(公众号:懂懂笔记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