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进行性脑变性疾病,常以记忆障碍为最初表现,之后逐渐出现语言、理解、定向、思维、判断、计算、精神、运动、行为等功能受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进展。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多影响因素,主要与以下六项有关。
年龄 该病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4%~5%,每增加5岁,发病率增加1倍;8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于20%,并在90~95岁达到顶峰。
性别 研究表明,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1.5~3倍。
家族史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至少有一个一级亲属为该病患者,其家人的患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3.5倍。
教育程度 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低,该病的患病率越高。
地区 国内研究显示,西部地区的居民患该病的比例较东部地区居民高;北方居民患血管性痴呆的比例较南方居民高。
卒中相关因素 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高血压、心律失常、脑血管损害、糖尿病等均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相关性。此外,吸烟、饮酒、抑郁、脑外伤、炎症、雌激素以及接触重金属也可能与该病发病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患者早期常被家属当做“老糊涂”。家人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这样才能洞察其思维举止上的细小变化。老年人同样也要重视该病,别以为记忆力减退是年迈后的正常表现。一旦察觉到不寻常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上海大众卫生报》9.18 谢雨苏)